一、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预算执行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单位人员数量增加,单位的费用审批预算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预算费用审批既涉及到单位每一个部门管理,同时也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预算审批都是使用人工方式处理纸质材料,不仅花费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且不易保存,往往由于个人的因素抄写不慎或计算疏忽,出现预算审批错误的现象。以微型计算机为处理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预算执行系统在办公自动化以及商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大部分单位都是将表格文件打印或者E-Mail发给各级审核和员工确认,最终没有收到反馈问题再到审批发放。而市面的传统软件没有单纯的针对预算费用审批而设计的解决方案,具体的预算审批依然需要人工来收集各种、进行人工录入并且进行人工管理,这样的做法会大量消耗人力资源,增加人力成本,并且增加工预算审批的复杂程度。
二、研发理念
系统旨在帮助建立统一集成的网上报销流程,实现局域网中多点报销审核与网上报销,提高财务审核效率。系统以财政批复的预算金额为主线、支付核销环节均纳入控制,实行按费用标准,按费用比率内部控制流程。预算执行系统的预算数据来源于预算编制系统,动态预算执行结果将回写系统已供预算分析使用,同时系统将保留费用台帐,供业务部门查看剩余可用预算。通过与财务系统共享数据形成对应,将费用控制过程的业务单据转化为财务系统预制会计凭证,导入财务核算系统中,减少重复工作量。所涉及的“费用、资金、支付、预算”等要素,对经费进行实时的统一精细化、实时化、科学化管理控制。
三、业务流程图

四、产品特色与功能
1、支持预算会计与财务规划下的重分类
网上报销控制系统确定了两个费用报销与费用归属的组织概念,同时运用预算会计科目与核算会计科目,从而支持并满足了在财务规划管理环境下的管理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平行核算重分类,在满足核算会计的要求。
2、与不同预算编制模式相互衔接的预算控制方案
与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软件”数据接口,区别年度预算、追加预算、月度资金计划及其混合模式下的费用控制基础的产生机制,最终形成不同的控制方案。
3、支持核算会计科目控制与费用标准控制技术
在费用支出与报销环节,制定的费用标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费用标准不是用来考核业务总量的合理性,但对报销标准、单次费用或人天费用标准同样起到控制作用。在预算控制中,针对不同费用预算科目,可以定义控制标准,并在单据报销审核环节,给予控制性提示。
4、控制流程、单据可配置化
流程可配置——根据单位财务支出的对象与审批权限规则,借助系统平台,灵活设置不同的业务支出类型形成不同的支出单据,再根据组织权限流程设置符合授权制度的电子审批流程。
单据可配置——按照单位管理偏好与实际情况需要,配置出体贴用户习惯的业务单据。再根据内部控制规定的授权制度,确定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与资金额度,配置出不同的审批流程。
5、支持网上报销的电子凭证化
在填制业务单据时,允许上载多个附件,例如合同、批文、发票的扫描文件,实现电子化的财务审批及原始票据电子化存档。
6、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工作量
系统的预算数据来源于预算编制系统,动态预算执行结果将定期回写预算系统以供预算分析使用,同时预算控制系统将保留费用台帐,供业务部门查看剩余可用预算;通过与财务系统共享主数据形成对应,将费用控制过程的业务单据转化为财务系统预制会计凭证,导入财务核算系统,减少重复工作量。
五、用户价值
湖北省税务局、湖北省水利厅、湖北教育厅等单位在使用本系统后为我们系统总结出以下几点价值:
1、制度及指标的体现。把各项财务的“制度规范”要求及“指标控制”内嵌入系统,将财务支出的政策要素、指标要素和标准要素在填报中反映,让财务支出“怎么报”、“报哪些”、“报多少”一目了然,切实解决了传统支出报销过程中财务人员解释难、经办人员理解难、支出预算控制难的“三难”问题。
(1)是以财务政策为“基”,确定支出属性。既保证了每一笔支出的规范、合法,又解决了口径不一、理解偏差等问题。
(2)是以财务指标为“梁”,确定支出种类。系统将全年支出预算细化为公务接待、会议管理、培训管理、差旅费管理、设备购置等38项会计核算指标。各项指标严格按照预算设置,确保指标刚性。经办人员提交审批申请后,系统自动将申请项目与设计好的标准化参数进行匹配、核对,并对是否有预算指标、是否预算超标进行初审。大大降低了人为主观性,有效遏止“有预算无执行”、“无预算有执行”的问题。
(3)是以支出标准为“顶”,确定支出数量。对各项支出项目的具体报销标准,系统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进行标准化、固定化设置。报销项目标准不得超过系统设置的限额,对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支出申请无法进入下一步审批流程。通过确定支出数量,变“秋后算账”为“春秋问价”,倒逼经办人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严守财经纪律。
2、支出隐患网上拦截。传统的核销方式中人为主观性较强、弹性较大,容易造成工作纰漏和差错,导致执行制度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格的问题,进而引发财务管理风险和隐患。为此,系统通过设置“三重门”,实现所有财务支出隐患网上拦截。
(1)是自动化审批,堵住申请超标之门。系统按照支出指标设置了标准化参数,对于超过标准的申请,系统提示无法进入审批环节,从源头上杜绝了超标支出的风险。如在差旅费管理中,系统将各职级人员出差可乘坐交通工具等级、全国各地住宿费限额标准、可报销市内交通补助和伙食补助等各项流程指标、制度标准通过模板化方式固定设置,有效防止了“新手”因不了解标准而超标申请。
(2)是规范化核销,堵住审批不严之门。通过在线审批,共执行20余项财务标准,严格控管事前、事中、事后工作流程,淘汰不合规支出、降低超标准支出,从源头上遏止了人工填报、审核不严、发票真假难辨,多报错报等问题的出现。让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良好习惯变成全局干部的自觉行为。
(3)是流程化操作,堵住程序违规之门。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和标准化的流程控制,基本杜绝了“先开支、后审批”或“无预算、有开支”等程序倒置的违规现象,从根本上规范财务审批流程。
3、支出过程网上留痕。在线审批系统通过痕迹化管理,实现了“三个全部”,使每一步操作、每一笔支出都保留印记,确保过程可追溯、可还原、可追责。
(1)是人员业务全部覆盖。支出在线审批将用户角色分为普通干部、归口审批人员、财务审核人员和局领导等四类,分别设置包括“申报权、审核权、管理权”在内的不同权限,保证所有人都能根据财务管理要求通过线上进行申请、审批等权限操作。此外,系统围绕财务审批流程,将预算管理、公务接待、会议管理、培训管理、差旅费管理、设备购置等所有支出项目囊括其中,实现所有支出审批领域不漏项、无死角。通过人员、业务双重覆盖,保证所有人员进行的任何支出申请、审批、管理事项都能够在系统中呈现。
(2)是操作步骤全部记录。支出在线审批系统实现了财务支出从事前申请、事中报销、事后查询的“无缝隙管理”、“无障碍运行”。经办人通过系统提交报销申请、报销事项,系统初审通过后会将信息推送到审核人名下。通过即时工作提醒,审核人会发现自己名下的待办工作任务,以便于能及时处理,省时省力高效可行。对网上审批的每一步,系统都会记录申请人、申请时间、审批人、审批时间。审批过程有理可依、审批人员有迹可寻。
(3)是审批过程全部可溯。在财务支出流程中,审批通过可以直接推送到下一审批环节,审批未通过就直接回退到上一环节。当前审批环节可以查询之前审批人员的审批意见,整个审批过程清晰,责任范围划分明确,审批过程可回溯,让经办人看得明白、审批人审得放心。
4、支出状态网上查询。支出在线审批系统具备强大的信息整合和数据归集能力,通过对支出审批事项全过程数据信息的记录、筛选和分析,保证了财务支出“三个可查”。
(1)是审批流程可查。经办人可通过内网随时查询申请审批进程及结果。如未通过审批,系统会标明问题的阶段和原因,以便经办人及时补充材料,继续完成申请。财务人员可随时查询核销审核,局领导可随时查询审核签批。借助网上审批,可快速查询20余项财务标准,严格控管事前、事中、事后工作流程。
(2)是支出预算可查。系统将在线审批与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相衔接,把单位预算数据全部融入审批模块,可按预算科目查询支出进度、按费用支出明细查询分析占比、按国库集中支付细目查询支付。报销时财务人员通过查询,各个科目的预算“收、支、余”数据一目了然。
(3)是统计数据可查。该系统既可供普通干部查询本人工资这种“小数据”,也可供领导查询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这种“大数据”。将每个人的“小数据”进行自动归集后,就汇聚成了一股“大数据”。通过一定的统计标准和算法,可以高效、清晰的统计出全局数据,为领导和财务部门进行预算制定、项目控制等提供决策参考。
|